江山猕猴桃
海盐黄沙坞蜜桔
赣南脐橙
嘉兴凤桥水蜜桃
临沂厉家寨大樱桃
余姚杨梅
嘉兴槜李
库尔勒香梨
玉环文旦
黄岩蜜桔
阿克苏冰糖心苹果
桂林金桔
莆田枇杷
灵山荔枝
平和(官溪)蜜柚
烟台大樱桃
奉化水蜜桃
无锡阳山水蜜桃
南汇水蜜桃
奉贤黄桃
金山蟠桃
广州萝岗荔枝
嘉兴大桥葡萄
嘉善姚庄黄桃
象山红美人桔
大凉山野生苹果
临海涌泉蜜桔
四会沙糖桔
三亚芒果
蒲江耙耙柑
海口永兴荔枝
仙居杨梅
满城磨盘柿
琼中绿橙
海盐红美人桔
常山胡柚
澄迈福橙
靖安桠柑
砀山油桃
石棉枇杷
眉山沃柑
砀山酥梨
会理石榴
满城日本甜柿
智利车厘子
永兴黄皮
南康甜柚
南丰蜜桔
蒲江葡萄柚
安岳柠檬
四川眉山丑橘
余杭塘栖枇杷
眉山爱媛
莲雾
金华火腿又称火朣,浙江金华汉族传统名产之一。具有俏丽的外形,鲜艳的肉,独特的芳香,悦人的风味,即色、香、味、形“四绝”而著称于世,清时由浙江省内阁学士谢墉引入北京,已被列为贡品,谢墉的《食味杂咏》中提到:“金华人家多种田、酿酒、育豕。每饭熟,必先漉汁和糟饲猪,猪食糟肥美。造火腿者需猪多,可得善价。故养猪人家更多”。为中国腌腊肉制品中的精华。金华出产的“两头乌”猪,后腿肥大、肉嫩,经过上盐、整形、翻腿、洗晒、风干等程序,数月乃成,香味浓烈,便于贮存和携带,已畅销国内外。
金华火腿,据考证金华民间腌制火腿,始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唐开元年间(713-742)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载:“火腿,产金华者佳”。相传,宋代义乌籍抗金名将宗泽,曾把家乡“腌腿”献给朝廷,康王赵构见其肉色鲜红似火,赞不绝口,赐名“火腿”,故又称“贡腿”。因火腿集中产于金华一带,俗称“金华火腿”。后辈为了纪念宗泽,把他奉为火腿业的祖师爷。至本世纪30年代,义乌人在杭州开设“同顺昌腿行”和“太阳公火腿店”,堂前仍悬挂着宗泽画像,显示正宗,誉满杭城。
金华火腿兴于宋,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明朝,金华火腿已成为金华乃至浙江著名的特产,并列为贡品。清朝,1905年雪舫蒋腿代表金华火腿参加德国莱比锡万国博览会获金奖;1915年雪舫蒋腿代表金华火腿参加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获金奖;近代,1929年雪舫蒋腿代表金华火腿参加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获特等奖。
金华火腿的形成,是金华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渊源流长,金华是金华火腿的原产地,有其特定的区域和条件,金华是金华火腿的主产地,金华是发展金华火腿的主体。
由于所用原料和加工季节以及腌制方法的不同,金华火腿又有许多不同的品种:金华火腿按腌制季节分,有重阳至立冬的“早冬腿”,有立冬或小雪至立春的“正冬腿”,有立春至春分的“早春腿”,有春分后腌制的“晚春腿”。
按采用的原料分,有猪后腿加工的“火腿”,有猪前腿加工的“风腿”又称“方腿”,有削去筋骨的前腿腌制的“月腿”又称“云蹄”或“蹄跑”,有狗后腿加工的“戌腿”,有野猪后腿加工的“深山腿”又名“小珍腿”,有猪尾巴加工的“小火腿”。按加工方法分,有加工工艺和方法独特的“蒋腿”,有用竹叶熏制的“竹叶熏腿”,有先盐后甜酱腌的“酱腿”,有先盐后糖腌的“糖腿”,有出盐水后风干而成的“风冻腿”。有还按食用途径分的“贡腿”、“茶腿”、“金腿”、“卫生腿”。新创的“火腿心”和火腿小包装产品,及派生的其它火腿为配料的系列食品,更是举不胜举。
金华火腿用金华两头乌猪的后腿精制而成,皮色黄亮,形似竹叶,肉色红润,香气浓郁,营养丰富,鲜美可口,是馈赠珍品,佐食佳肴,也是滋补良晶。据清代赵学敏编纂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金华火腿有益肾、养胃、生津、壮阳、固骨髓、健足力等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病人恢复元气,老人益寿延年,妇女产后养身,吃点火腿,既能促进食欲,增添口福,又得到滋补,增进健康,一举两得,妙不可言。对于现代人而言,火腿仍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金华火腿的生产区域为金华市所辖的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永康市、义乌市、东阳市、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以及衢州市所辖的柯城区、江山市、衢县、龙游县、常山县、开化县等15个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金华火腿作为商品通用名称的同时,又是金华地区各类、各种火腿的总称。
金华火腿品质即“四绝”特色的形成,是与金华地区的特定条件紧密相关的。
首先,金华火腿是选用金华猪尤其是两头乌为原料制作的。金华猪具有皮薄骨细、肉脂比例适当、肌肉细嫩、肉质鲜美等独特优点,是制作优质火腿的基础和先决条件。金华猪的形成,与金华区域的生态条件和传统畜牧业相关,主要是:金华的盆地地形和古时交通不发达,给金华猪形成一个天然“封闭”选育环境,使其优良性状逐步稳定和纯化;金华四季的气候温度较为适宜金华猪的养殖,使具有中等形态、皮薄骨细、早熟易肥。
其次,产区人多地少,劳动人民历来有吃苦、勤荣、智慧的传统,促成了金华火腿加工的特残工艺和精湛技术,且在总结千百年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独特优点和风味的金华火腿家族,在中国火腿业中独树一帜,无以伦比。
再次,是金华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即在火腿腌制期温度适宜,洗晒期则日照充足,发酵期温湿度恰当,使产品得以逐渐风干,正常发酝,自然成熟致香。
火腿的制作经历鲜猪腿验收、修割腿坯、腌制(腌制间、腿床,总盐量为鲜腿重的9%-12%,亚硝酸钠用量≤0.3‰)(共六次)、浸腿、洗腿(盖印、第一次、第二次)、晒腿、整形(若干次)、发酵保管(温度≤35℃;相对湿度70%-82%,发酵间)(修干刀、虫害检查)、落架分级、堆叠(翻堆擦油)、成品等八十几道工序。
简明流程如下:
1、选择著名的良种猪金华“两头乌”作原料;2、火腿原料摊凉;3、对火腿原料进行修整;4、商检局人员对火腿原料进行卫生检验;5、腌制火腿;6、清洗火腿;7、清洗后的火腿整形;8、盖上金华火腿印;9、火腿晒场整形;10、火腿发酵;11、火腿发酵后质检;12、火腿单只简包装;13、感官检验火腿;14、对火腿产品进行微生物检;15、对火腿产品进行理化分析;16、商检局人员对设备进行卫生检查。
火腿是有分级的,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是需要懂行的人插签来判断火腿的好差。签是竹子做的,像一个锥子一样。一只火腿有三个不同部位,每一签签在不同部位,根据位置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签。特级腿的要求:爪要弯,脚踝要细,腿形要饱满像一片叶子一样,脂肪的厚度不能超过二厘米,三签都要有很好的香味。一级腿的要求:三签中两签要有很好的香味,但三签中的任何一签都不能有异味。二级腿的要求:不能有异味。三级腿的要求:一签有异味。特级火腿和一级火腿套红圈,二级火腿套黄圈,三级火腿不套圈。三种火腿都有用五倍子(中药名)的墨汁打上的印章。
另外,还有两种同样以咸腿为原料的产品,一种称为白板腿,也就是不盖印章的(按照标准做的话)金华火腿。这类产品会打上印章冒充金华火腿,它们一般质量不高,很可能发酵不完全(半成品)或者插签有异味。另一种称为咸干腿,也就是没有发酵过的咸腿风干的产品。由于全年都是可以制作这种腿的,所以天气热苍蝇多的时候很有可能喷敌敌畏。正常火腿的颜色是玫瑰的暗红色,而咸干腿是鲜艳的红色,就像姑娘脸上的红色,而且也比火腿肉质软。当然,按照标准,咸干腿也应该是没有圈也没有印章的。
一般人均可食用,产妇、儿童及瘦弱者更宜食用。
金华火腿,可分为火爪、火踵、上方、中方和滴油等五个部分。“上方”肌肉纤维均匀致密,肉质量最好,约占全腿质量的35%左右,可供制作火方驻及切大片、花形片待等。“火踵”可作整料炖或切块、切半圆片、圆片等,大都带皮食用,所以火功要足。“中方”所占重量与上方相仿,通常作切丝、片或条块。“火爪”、“滴油”可炖汤或混炖。
火腿皮和火腿骨,虽不能单独食用,但鲜香味极浓,可与其他原料混蒸、混炖,作提味增鲜之用。烧火腿皮时,撒上些白糖,能使火腿皮提早熟透出味。餐馆、食堂等用火腿量较大的单位,应做到量材使用。这样既保证菜肴质量,又能合理投料,物尽其用。烹调好火腿菜,与刀工处理有极密切的关系。根据不同的菜料和烹调要求,火腿料可切成片、丝、条、块、丁、粒、末等形状,也可切成各种图案花形,作菜肴装饰之用。切火腿刀工要求较高,因为猪肉经腌制发酵加工成干品火腿后,肉质中所含的脂胶凝固,肌纤维有所分解,粘结性降低,易酥碎。所以操作要耐心细致,技法娴熟,要掌握好火腿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下刀准确利落,刀刃面的拉、压力要适当;瘦火腿以顺着或斜着肌肉纹理下刀较好,横向很容易散碎。
1. 火腿肉是坚硬的干制品,要炖烂很不容易,如果在炖之前在火腿上涂些白糖,然后再放入锅中,就比较容易炖烂,且味道更为鲜美;